完美嫌犯.jpg 

世上的故事有各種的版本。

 

如果已經養成了既定的思考模式,戴上有色眼鏡,我們所看見的世界,版本差不多就已經確立了!只差再找些有利的資訊,幫自己補上詮釋、翻譯、錦上添花的後置作業而已…

 

 你,願意開放多大的空間和可能性給他人和自己?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六發子彈,五名死者。在下班尖峰時刻發生的「無差別」狙擊屠殺事件,讓整座城市陷入了恐慌。

但警方在幾個鐘頭內就破了案,簡直是大滿貫!奇怪的只有一件事,嫌犯宣稱警方抓錯了人,接下來他只說了一句話:替我找傑克.李奇來。

一個前任憲兵跟這個冷血殺人魔會有什麼關聯?沒有人在乎,而且也沒有人找得到李奇,這個瘋子死定了!沒想到李奇卻自動現身,當眾人都以為案情即將出現大逆轉時,李奇卻說:我是來送他上斷頭台的! 

~引自皇冠出版社文宣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完美的犯罪現場】

 

人權法案是這麼說的:「人在被判有罪之前,都是清白的。」

 

但我們有辦法保持這麼開放的態度嗎?(嗯,除非你是嫌疑犯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一開始就情節緊湊地描繪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件!緊緊的捉住你的呼吸和視線!完整、絲毫沒被破壞的犯罪現場,該有的證據都有了。當所有的證據串連完畢,拼出的罪犯圖像就是詹姆斯.巴爾,他就是這位罪大惡極的兇手。

 

警方在6小時內就結案,就像是玩吃角子老虎一樣…登登登,悲劇能有的最佳結局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你會質疑這樣的好運來的太奇怪嗎?不。你會覺得那是老天有眼!

 

唯一的難題只有,詹姆斯.巴爾因為不懂監獄文化而在獄中被圍毆昏迷。檢察官要如何起訴昏迷的人,給受創的社會大眾以及民心一個交代?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見獵心喜】

  

一次喪失了五條無辜的性命,無法解釋,就只能把這場城市悲劇歸因於瘋狂屠殺。每個人幾乎都有既定的思考模式及歸因方式,你不會選擇最難的方式來為難自己。

 

完美的犯罪現場成為許多人表演的舞台。每個人看到這個殺人事件都有很多的解釋版本和意圖,不經意的就表露出來,自己所投射在布幕背後的期待,就像是只要聞到水裡的一絲血腥味的鯊魚群一樣,會快速聚集過來…

 

身為人民保母的警察進場,為了穩定人心,他們勢必得要儘快破案,將兇手繩之以法。而為了自家的榮譽,亦認為不需讓FBI(聯邦調查局)接手調查,認為自己就可以掌控全況。在緝補兇手到案後,則由檢察官亞歷斯.羅汀依法負責接手,他負責捍衛正義和依法起訴。

 

詹姆斯.巴爾的妹妹蘿絲瑪莉是唯一相信哥哥清白的人,她努力的運用資源尋找辯護律師,至少她得全力試試。然而律師們卻要評估是否要幫這罪證確鑿的全民公敵辯護?大家都在評估接案或劃清界限的距離,哪種選擇比較有利?會因此變的出名?或是連帶變的惡名昭彰,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退休警探法蘭克林選擇退場,丟出燙手山芋,他轉介了城市裡的新人律師海倫.羅汀接案,這位恰巧正是負責辦案檢察官的女兒,增加了父女間專業競技角力的複雜度!

 

媒體進場,槍擊案就發生在NCC分部窗外,漂亮女主播安.雅尼馬上連線報導及追蹤。對於這場城市屠殺事件,嗜血和習於驚悚文字敘述的媒體卻希望能有更多的訊息、更多的故事、更拉扯人心的悲傷呼喚、或是感人故事可以持續播報…

 

新聞從業者渴望的是兇手仍在潛逃、人心恐懼的畫面。不過,兇手落網,這條新聞除了再追蹤審判結果,幾乎已經結束。

 

當媒體追著高收視率跑的時候,媒體如何自律一直是目前熱烈探討的議題,包涵了教育民眾提昇閱聽和媒體識讀能力。就像近日發生的海地大地震一樣,當有新聞從業人員在看到國外媒體CNN直接在現場轉播實況時,說出很羨慕別人可以現場播報!或是每次發生災難時,媒體總會拿著麥克風大喇喇的逼問著罹難者、受害者或是加害者的家屬:「請問你有很難過嗎?請問你有多難過?能不能多說一些。」完全只顧及新聞的收視率,而罔顧了這樣造成「兩次傷害」。都讓我不禁想問:戰爭比較可怕?還是結構殺人比較可怕呢?

 

曾經活在體制之中,長年擔任調查員追求真理的李奇,看不慣軍方為了政治考量掩蓋事實,而選擇離開、浪跡天涯。他老是嘲諷政治、科層體制、軍方、官方其他結構性的因素,卻深知這一套運作的邏輯,優雅的進行觀察、分析,更擅長教戰、打架、追蹤和戰鬥的心理學。無故被牽連此案的他進場,只是為了確認多年前僥倖脫逃制裁的詹姆斯.巴爾,故計重施犯案後,這次是否會被繩之以法?

 

唯一不合理的疑點是:在詹姆斯眼中,李奇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詹姆斯是選擇找熟知他多年前罪行的人來?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最大的心理戰】

  

找出問題的關鍵點~最核心根本的問題。

  

如果真相有很多層,你願意不辭辛勞,不畏代價,甚至有可能失去性命的繼續追查真相嗎?就像是蘿絲瑪莉追問李奇一樣,在尚未定罪之前,「你對這案子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

 

人啊,總有某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執拗,你會有所堅持自己的喜好,和執著的理由。但是當事實的真相有很多層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解釋和詮釋眼前的世界?

 

多年前為了政治因素,顧及所有人對於波灣戰爭整體軍人的印象,所以軍方誓死也要掩飾軍中的醜聞,就像很久以前電影所播映的『將軍的女兒』。我們是否能夠接受當事實發生錯誤時,最能顧全大局的處理方式呢?還是讓它一路錯下去,再想辦法負責掩飾?或是我們願意揭開那難堪的真相?

 

閱讀這本書的最大樂趣就是我們彷若身臨其境的進行調查分析。「OH,你猜對了。」或是「NO,雖然猜中十之八九,但還是有錯。」當你以為真相愈來愈明,套用的假設愈來愈多,而且很可以解釋所有的蛛絲馬跡時,你以為自己看到了真相。

 

但你能接受真相可能不是這樣,從頭再來嗎?

 

我們呀,應該要多用點想像力和觀察力來面對生活周遭的事情,特別是閱讀李查德這麼精彩的書籍呀,但也要小心,別過猶不及。

 

除非你在辦案或做實驗,對於日常生活還是不能太鑽牛角尖,凡事只看細節,以免見樹不見林,錯過了身邊很多美好的風景。意思就是要挑戰更高深艱難的境界→《見樹又見林》。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註:《完美嫌犯》這書名取的真好呀。嫌犯,仍然只是嫌疑犯而已,並不等同於罪犯,倘若這不是李查德所書寫創造的故事,我們是否會理所當然的也直接『未審先判』呢?

 

我忍不住想著:如果【犯罪心理】影集的電腦高手Penelope在場的話,靠她的能力潛入資料庫比對資訊,一定更快可以找出所有線索的相關性,看出端倪。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感謝皇冠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