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4556.JPG  

雖說~拿錢要辦事!


但什麼樣的職業?
得包辦所有吃喝拉撒睡等各項事務,
不只要貼心照顧客戶,
還要圓融應對家屬,
甚至學習和專業人員溝通,
還得24小時隨時待命…On-call



一句句的加油聲,
像是高空煙火,
照亮了復健灰暗的過程,帶來希望和願景!


現代人多為上班族,
如果遇上家人不幸生病住院,
白天往往會因為挪不出人手照料而疲於奔命,心力交淬,
看護工就是因應此需求而衍生出的行業。


某些醫院部門裡,更常出現這類的工作人員。

就像是復健病房。
復健病房裡住了各種原因住院的病人,
多數是年老中風的阿公阿媽,
但仍有青壯年就中風,家裡頓失經濟依靠的新手爸媽,
年紀輕輕的患者通常是因為車禍意外致殘而備受打擊,
也有因腦瘤等各種疾病壓迫到神經而導致身體四肢無力,不聽使喚的人們。


為了協助他們重新適應自己受傷過/受損的身體,

訓練他們運用殘餘身體機能並有效運用,
以求有朝一日可以自立,甚至能自行安全行走、外出。
復健科就是因此而生的科室。


復健科裡不只有醫師、護理師,

還有專科的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復健師、義肢裝具師等的團隊協助指導,
但復健最大的工程,
就是每日得要自行一再而再重覆繁瑣枯燥無味的復健運動。
面對癱瘓無力的身體,
重新學習說話、發音、
重新學習穿衣服、
重新學習如何施力,讓自己可以坐著,
重新學習「爬」、
重新學習「跪」、
重新學習「站」、
重新學習「走路」、
重新學習「吞嚥東西」、而不只是用灌食方式補充營養、
每天每天還得要做按摩、關節運動,以避免關節退化肌肉萎縮,
甚至晚上得定時醒來吃藥、換洗尿布、如廁…


這一大堆的復健工作不僅僅只是需要患者的配合,
很多步驟流程都需要旁人協助、照顧,
甚至負責維護安全。
於是很多人就會聘請「看護」協助照料自己生病的家人。


由於復健期程漫長,

每天都是見到這些老面孔,
久了,大夥就會互相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
甚至是在彼此失望受挫,面對復健沒有進展的時候,
互相加油打氣取暖,彼此暱稱是同學,交換學習心得,
形成另類的社會支持網絡。


晚上的病房走廊裡,

偶爾就會看見有人扶著走廊的欄竿練習走路,
看護、家人們要練習放手,但緊臨在旁邊守護,
患者要練習離開輪椅,試著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踏出去。
試著走出自己的新人生。
於是,走過一個個病房門口,
就會聽見裡頭傳出的加油聲:
『阿嬤,加油!』、『妹妹,加油』、『弟弟、加油』

 

一句句的加油聲,
像是高空煙火,
照亮了復健灰暗的過程,帶來希望和願景!



資深老手的看護,

一接到新患者,馬上就知道要怎麼照料他們,
怎麼訓練他們復健、日後自立。


雖然有人因為經濟的考量,或是老人家的反對(捨不得花錢),

而由自己家人貼身照顧,
但熱心的看護們也會「無料」免費支援和提供簡單的衛教,
協助大家提早適應以復健為生活重心的人生。


平平是擔任看護的工作,但卻有行情價的差異。

台籍有技術士證的看護,日薪從2100~2200元不等,
大陸配偶所從事的看護職,日薪約1800元,
東南亞的家庭看護工,月薪雖說是17880元(但不知實際拿到手的薪資是多少)
為什麼會有不同價差的行情存在,這都是因應家屬的經濟負荷能力而生…
沒辦法,雖然一日只差300元,
但換算成月薪卻是一筆很可觀的大開銷,
家人的薪資可能遠遠不及這筆沈重的支出。
於是,穿著藍色制服明顯可辨認的確定一定是領有專業證照的看護。
穿著便服的人員則常常被介紹為患者或家屬的親朋好友,
沒辦法,
短期內無法申請到外籍家庭看護工,家人又急需人照顧,
會發展出這樣的復健界生態,也是情有可原。


看護工和醫護人員一樣,

在醫院裡看見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
也看透了各樣的人情冷暖。
日日夜夜,
在患者身邊陪伴他們面對人生,
陪著患者走一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