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一則友誼與勇氣的真實故事.jpg 

侵門踏戶為何樁 平民百姓苦斷腸

 

【常民的視野】

  這年代,e-mail的功能除了能如電影版上演電子情書的浪漫劇情外,在真實生活中,也能牽起友誼的橋樑,緊緊繫起身處世界不同兩端的兩位女人:在巴格達女子學校教授文學和人權,卻飽受戰火摧殘的大學教授-梅,在倫敦BBC報社擔任記者工作以及身兼三位小女孩的媽-碧。從她們真誠書寫的文字和分享的生活情感裡,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這世界裡某個角落的人民生活,理解她們的喜、怒、哀、樂、困惑、恐懼和盼望,我們對於伊拉克世界的認知也將重新洗牌,透過常民生活的視野看見~人民努力求生存的韌性。

 

  一開始因為工作的需要,碧需要連繫找位懂英文的伊拉克人分享巴格達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而非僅僅只是關注2005年的大選結果、街頭激戰和爆炸的大新聞。碧和梅開始透過電子郵件慢慢認識對方。就像是談戀愛一樣,從一開始的某種因素結緣,開始分享彼此的生活看法和家庭背景、自我簡介。漸漸地愈談愈多,也愈來愈交心。這種情形在目前網路科技發達的年代,想必會不斷的出現類似情境。為什麼呢?我們似乎比較習慣、也比較容易在電腦前面書寫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彷彿在電腦前面是種讓自己靜心的儀式,我們得以沈澱和理清自己的思緒;亦或是給了我們一個隔絕世界繁瑣雜務的空間,跳脫那些壓迫生活的元素和需要社交維持人脈的考量,出於真心,分享自己的心情。

 

  梅在書信往返中所描述的戰火求生日誌,讓人不捨落淚,且引發大家對於伊拉克戰爭現況的關注。但碧在日常生活中身為兩個孩子的職業婦女,再懷第三胎的身體不適,需暫時告別職場及仰賴老公收入的不安與缺乏成就感,重返職場所獲得的成就感,都是很真實的破碎呢喃以及尋常的抱怨。女人家要在工作、家庭、小孩和自我肯定的衝突間來回擺盪以尋得平衡點,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當人被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務夾扁的時候,有個姊妹淘可以聆聽你的抱怨,當你的電力補給站,或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會是很重要的心靈依賴。或許有人會覺得碧總是在分享一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或是在優沃生活條件下的優質享受,但就像梅所回饋的:那個美好的世界所透進的希望之光,就像是在戰爭中努力教授讓學生們認識珍.奧斯汀的文學作品或是討論的人權觀念一樣,雖然有矛盾之處存在,但這些正是一路給予梅支撐的力量!

  真心的陪伴和關懷,適時提醒以面對生活的現實挑戰,這正是點亮人心,讓人變得堅強的理由!

 

【曾經美麗的家鄉】

 

  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古波斯語為「神的贈賜」,亦是巴比倫文化、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曾經是當地人民心中最最美麗的家鄉。然而,自200年美國爆發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美英各國隨即以展開「反恐戰爭」為名,並聲稱伊拉克及阿富汗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大舉駐軍當地,陸續引爆所謂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曾聽同事形容一句俚語:「大象打架,踩死螞蟻。」

  兩軍相爭,戰地卻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家園,這只會造成悲劇和慘案不斷發生…

  多年前,某專刊雜誌曾經做個「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專輯報導,探討了台灣許多被眾人忽視的議題和弱勢者的生活困境。現今,雖然全球化、國際化讓世界容易彌補落差,但另一方面,M型社會下的貧富落差差距卻更加拉大。以前的戰爭尚受限於時間、空間和人力、物力的遷徒和補給,戰線不易擴大。現今透過高科技及戰備武器,輕而易舉就可以移動數以萬計的軍旅人員到別人的國度裡展開戰爭。美英聯軍號稱的幫助中東國家掃除恐怖份子,幫其人民建立自治政府,毀滅大規模殺傷性武品、保護石油等天然資源的理由,又豈真有那麼簡單!?

  戰爭的目的真的值得嗎?

  當那麼多無辜生命為此喪生時,大打正義旗幟的戰爭,可真的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人民的苦難】

  無論是面對鋒火連天的戰役,或是當全球金融海嘯襲捲而來,最為可憐的就是人民。連最基本的茶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用品,都要透過黑店取得,或者在就近發戰爭財的昂貴商家採購。不敢去加油站加油,因為加油站是敵軍或是突擊隊容易攻擊的目標,只能選擇到黑市購買。要不要出門工作呢?不出門工作,人就無法維持生計,一出門,炸彈和機關槍掃射,街頭槍戰隨時有可能就在耳邊響起,動輒還會看到屍體橫臥在道路上!反抗軍恐嚇學校教書的教授:如果你們再去教書上課,學生和教師都將成為槍下亡魂;政府卻宣導人民要維持日常生活作息,照常工作,否則也將會遭受處罰。

  飽受戰火波及的人民,只能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

  就像《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裡所言:原本的伊斯蘭教並沒有壓迫其他的宗教及信徒,而且尊重多元文化間的差異。只是後來掌權的暴徒為了行統治的問題而妄下定義和過度擴張、不當詮釋。

  但人民面對這種不公不義時,仍然是努力打起精神來應對,充滿韌性的不妥協。於是,梅即使在斷水斷電的城市裡,也願意拼搏,試試自己的運氣前去找自己的髮型設計師整理頭髮。(當然,這種玩命之舉,也是在她撐了好幾個月狼狽髮型後,才做下的勇敢決定)。因為,努力讓生活存有一些美好的事件,能讓她覺得自己還是個人,是個活著,能自由移動的人。不然,整天只和老公關在家裡,盯著電視發呆,偶爾不是斷網路、斷水、斷電,或是有武裝軍人任意敲門甚至是撞破家門來臨檢或搜察時,人真的會在這種壓力下被逼瘋、崩潰,暴飲暴食,甚至是罹患憂鬱症

  在臺灣輕輕鬆鬆透過旅行社花點小錢,亦或自己親自跑個幾趟就可以申辦好簽證的簡單小事。對梅來說,卻是無比困難。為了辦理到英國的簽證,她受到可惡的民兵勒索和要脅,得要不斷的繼續掏出錢來,才有可能辦好自己的簽證。但當她的簽證辦妥了,老公的簽證卻仍舊遙遙無期,被退件。

  消極的依法行政比貪污更可怕。

  當梅歷盡千辛萬苦,解決了重重困難後,梅再度發現老公的簽證辦不下來是因為把名字拼錯時,卻沒有部門願意說明詳細的更正程序。甲部門推給乙部門,乙部門說是丙部門負責,當丁部門承諾幫忙處理妥當時,負責通關審核的甲部門卻說他們還沒有接獲更正通知,無法放行。如果你曾打電話到公部門,卻因為自己不嫺熟法令規章而不知從何問起,在各部門的轉接電話中流浪時,相信你一定很能對那種氣憤和無奈的心情感同身受。每一個新的承辦人員接聽你的電話,你就要在他的耐性所可以允許的短短時間內,快速複述你的情況和遭遇到的問題,然後聆聽他的判決:要需要什麼樣的程度?什麼樣的文件?你的資料還缺少哪些東西?或是很爽快的告訴你:「這不是我們負責的業務,請洽xx局處/科室」。

  梅在面對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嚎啕大哭,對她來說,懶散的公部門比貪腐還可怕。對於貪腐,她還可以透過花錢解決事情,但對於官員的懶散和推三扯四,她卻一籌莫展。不屈不撓的梅終究還是硬闖出一條營救老公出國的生路。但這過程裡內心卻飽受折磨。

  我覺得這故事中最讓人心庝的是碧只能在遠方透過e-mail幫梅打氣,極力奔走各方以申請梅前來英國讀書的簽證及財力擔保證明,但只要網路斷訊,她就會開始擔心是否梅已遭不測。而梅努力珍惜經營的第二次婚姻,卻屢次遭受考驗,除了和家族撕破臉外,源自於不同教派也帶來諸多的社會壓力和不便,就連逃難夫妻也一直得面對兩人可能分隔兩地的恐懼和抉擇。

梅不願拋下老公獨行逃難於國外,但仍然勇敢的支身到約旦試圖幫老公申請簽證。過程中,老公和她說過,就不用等他,請梅自行離去,但壓力過大時卻又會在電話中責怪梅拋棄他而去。兩個人飽受分離之苦,充滿了壓力。同樣類似的困局也在邊境不斷發生,一對夫妻在面臨邊防人員檢驗證件時,亦同樣出現老公的簽證沒問題,但老婆的簽證名字拼字有誤的情形,於是現場上演生離死別的劇碼,老婆請老公先走,老公卻無法割捨和拋下,所以兩人又落莫的離開邊境,重返家鄉!甚至在戰火中無辜受到波及而造成腦部受傷的兒童,也因為簽證無法順利核發而一再延後去他國動刀的手術日期。他們沒有自由遷徒的自由,在邊境所要面對到與老公、小孩、妻子間撕心扯肺的別離,更是每個人最不想面臨的殘忍考驗和抉擇!

  成功逃離的人們深感愧疚,而留下的人意志消沈而絕望,

  當梅和老公阿里逃出巴格達,到英國和碧小妹妹相會而且免受戰爭死亡恐懼之苦時,回歸日常生活的挑戰才正要開始。而他們將永遠揹負著對家鄉的思念,牽掛一生!

 

**************************************************

  

註:感謝商周提供試讀機會

 

《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一則友誼與勇氣的真實故事》 Talking About Jane Austen in Baghdad

  • ●作者:碧.羅拉特,梅.維特維特
  • ●原文作者:Bee Rowlatt.May Witwit
  • ●譯者:麥慧芬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667926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