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60083_87qjuyi_l.jpg  

人遇到重大創傷,該怎麼才能讓自己回到日常生活的原點?


一場悲劇過後,

被留下來的,不只有一個孩子…

而我們要如何從失序的生活裡,找回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動力?



 

在2007年維吉尼亞大學的槍響過後,一下子就失去了33條寶貴的性命。

33人就此罹難,33個家庭崩解重組…


作者凱瑟琳試圖想了解被牽動影響的社區和家庭該如何去面對和應付這樣的暴力事件,特別是家中有特殊兒童的孩子,我們要如何開口和他們解釋這樣的人間悲劇…於是作者創作了這本書《留下來的孩子》。 書裡的這場悲劇過後,被遺留下面對現實的不只有一個孩子…連大人也深陷悲傷的情緒中,難以自拔,但被他人認定為脫離現實和常軌的凱特林卻迄而不捨的尋求 《Closure》結束之道:「對人生中遭遇的困難事件,比如摯愛的人死亡,所經歷的一種情感上的告別。」

 


凱特林-年僅11歲的她被醫療體系診斷為亞斯伯格症,人際溝通有困難的孩子,失去了世界上最了解她的親人和好朋友-哥哥戴文。但唯一的親人-爸爸只會躲在廁所裡哭,不然就是發呆到連飯都不想吃,除了不准凱特林進到戴文的房間裡,還把戴文生前仍努力施工的童子軍功課-佈道風格木櫃蓋上白布。麥可-一位傷心的小小男孩,為人禮貌,卻在槍擊案中失去了最重要的媽媽。當他詢問爸爸關於死亡這些難解的問題時,爸爸只會回應:我們來踢足球吧。賈許-素行不良的高年級生,總是藉機欺負比他瘦弱的學生,不是推人,就是伸手把將人從猴子單槓上扯下來。槍擊案兇手正好也是他的堂哥,大家都說賈許和兇手一樣,一派傳承了惡劣因子…



閱讀《留下來的孩子》過程中,我的心中一直浮現心疼的感覺…


老爹陷入失去愛子的悲傷之中,無暇照顧僅剩的凱特林。

布魯克老師只想提醒她,要她儘快習得交朋友的訣竅,

儘速融入一般人所謂正常、正規、正軌的生活中。

體育老師馬森更是在課堂上當場崩潰咆囂:為什麼他們把全部的自閉症小孩都丟給我?

同學說:她是那個死了哥哥的怪胎…


 

心臟怦怦跳,眼睛又熱又癢,很想大叫的凱特林,只能把一切都《絨毛娃娃化》,

這樣她就能忘記自己在哪裡,同時假裝自己是在另一個地方。

 


凱特林雖然被作者敘述為罹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而且被旁人同學視為古里古怪、避而遠之的怪咖,但她還是很認真的在思索和理解這個世界。她比爸爸還快接受哥哥已經死掉這個事實。她「知道」,但一點也不想「接受」。她也不懂,為什麼明明哥哥消失了,布魯克老師還一直暗示她說,難道你沒有感覺到戴文就在你的身旁嗎?(看的到,就是見鬼了吧)爸爸問她最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她講出內心的渴望「我"想要"戴文像去年一樣帶我去買東西」,但爸爸卻嘆著氣強調戴文已經離開的事實,然後又哭了。


 

『你問,我答。』、『我就是"想要"那樣,雖然我知道我得不到。』

凱特林的世界非常簡單,但卻被說成是不懂人際互動技巧,還得要多加點同理心才行。她討厭過於複雜和模糊不清的界線、難以辨認的臉部表情。她喜歡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但她會聽從戴文的建議,不在公眾面前做出某些她自己喜好的行為和舉動,只為了這樣才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她努力對別人好,學習『你的禮貌』和不侵犯個人空間,努力套用布魯克老師建議的『同理心』公式。當她看見同學落難哭泣的時候,她在心裡推演自己在難過的時候會想要怎麼做?於是,她將同學的桌子搬去角落,打算讓她好好一個人靜一靜。沒想到這樣的舉動卻讓同學覺得被排擠挑釁,而哭的更嚴重。當同學以「我想要獨處」拒絕和她同坐用餐時,她好心的告知每位靠近的人,但同學卻對她大吼了起來。她好不容易才交到麥可這個好朋友,老師卻讓麥可和賈許分組成為閱讀夥伴,開展另一個的療傷和解計劃…她不懂,為什麼自己把事情搞砸的比例總是比讓他人開心多。為什麼人們明明在微笑,但眼睛裡卻是盛滿了悲傷?

 


大人的世界裡頭,充滿了許多的客套公式。

在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我們潛移默化的習得這些人際互動公式和分類標籤,卻不自知。

凱特林身上的亞斯伯格症標籤;賈許身上的兇手堂弟標籤,都很難以甩掉。

除非我們願意卸下自己的偏見,重新去認識他們…

 


看完《留下來的孩子》後,我還在陷在那種說不清的悲傷情緒之中,這本書所設定的環境有早期療育體系,學校更有提供特殊教育資源,但我就是覺得還是有哪裡覺得怪怪的。直到馬森老師帶課,無法處理課堂上小朋友的突發狀況崩潰時,我才知道那樣的怪是怪在哪裡?那是大家對於特殊兒童的孩子並沒有真正的認識、接納和接受。班上的男孩女孩的排擠舉動,我還比較能預料到這樣的同儕互動,畢竟小朋友年紀小不懂事。但對於身負教育職責和以身作則示範作用的老師,倘若老師的內心也是基於應付特殊教育的體制而不得不為的話,那麼也難怪凱特琳在學校的生活會是如此的不快樂。


就像日劇《IS-性別不明》裡的自以為善心的女老師在規勸著主角星野春,不能在學校曝光自己的IS身份,不能和男生談戀愛…等等打著「我是為你好」旗幟的規勸語時,老師自以為的同理心和好意,其實更明顯的顯示了她自己對於IS的排斥和批判。

 

 

當家人離去的時候,人們常常沈溺在哀傷情緒裡頭,無法自拔。如何找到方法讓大家回到原本日常生活作息就非常的重要。

凱特林上課、爸爸上班

麥克上課爸爸上班。

賈許上課、但賈許的家人和支持系統似乎完全不存在。

當想起家人只是聯想起悲傷難過的情緒時,大家根本就看不到未來…


我想起了爸爸剛走的時候,自己猶如沒有靈魂的娃娃一樣,媽媽也幾乎快垮了。但是因為車禍受傷的妹妹馬上要回醫院復健,所以也容不得我們沈溺在悲傷的情緒裡太久,上班、復健、趕車的行程已經填滿了我們的生活。剩下的,就是努力在生活中找所謂小快樂的連結感。於是,就連在醫院外租屋的小小套房裡,分析電視轉播得獎者在金馬頒獎典禮的致詞感言,也變成一大樂事。

 

戴文說過【殺死一隻仿聲鳥】這部電影最大的意涵是在表達「殺害一個無辜而且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的人是錯誤的。重點在於不應該傷害無辜的人。」

凱特林努力思考著可能的Closure會是什麼?

她的眼光移到了那一層白布所覆蓋住的過去回憶…

她試著細膩的練習說「告別」,放下過去,放下無辜的人,讓一切和解。

 

 

療傷沒有制式的公式或準則可供套用。

我們只能學習將想念放在心底陪伴自己,將眼光移向自己或是身邊的家人,

努力試著關懷彼此,看見彼此,

才不致於錯過我們現在仍擁有的幸福。


 

註:感謝小天下與范小姐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娜美 的頭像
    娜美

    《草根派》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娜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